蓝风游戏账号交易系统源码 - 专业的游戏账号交易系统源码

资讯热点
“监控头环”进入校园引起争议,AI+教育的探索不能超过“境界”

发布时间:2022-11-17 分类: 行业资讯

近日,戴在某小学监控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。在视频中,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都穿着被称为“脑机接口”的头环。这个场景就像在看一部科幻电影。这些头环可以记录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,生成数据和分数,并将它们发送给老师和家长。

资料显示,该产品属于“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”,创始人韩壁丞是“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博士”,在脑机交互方面有很大成就,上过一些电视节目,有一定知名度。该公司声称其产品采用“神经反馈训练”的原则,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专注力。然而公司成立不到一个月,产品已经在校园投入使用,给人一种非常仓促的感觉。

而“监控头环\"”并不是第一个应用于学生的“高科技”产品。

今年8月,上海,某小学出现了一个“智能课堂行为分析系统”,可以捕捉学生上课时脸上的微表情,如皱眉、打哈欠、微笑等。平时学生主动捡垃圾、打架、招呼老师等行为也有监控。

以人脸识别品牌Face闻名的旷视科技也推出了类似的产品,其AI系统可以监测学生上课趴在桌子上、睡觉、举手、玩手机的次数。

针对争议,这些公司的负责人都回应称,他们的产品或技术只是一个辅助工具或技术场景概念的演示,不是为了监控学生,而是为了坚持数据隐私保护的核心原则。然而,无论你如何回应,这一幕仍然会让很多人感到不舒服。

教育就是教书育人。学生三观尚未成熟,自制力相对较弱。管理是必要的。但是,通过监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打哈欠或看黑板,或者平时是否和老师打招呼,就能提高专注力吗?

人性本来就复杂,个体分化也非常明显。上课时一直盯着黑板微笑的学生,可能只是“假装积极”,可能脑子里没有在思考。虽然很多学生听课时不是很开心,或者没有积极举手,甚至一直盯着黑板,但他们可能没有认真听讲。因为人的动作和微表情可能跟不上人的大脑。因此,所谓的“情绪监测”和“表情监测”并没有足够可靠的理论依据。在这种情况下,老师和家长怎么能以此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依据呢?

退一步说,即使技术足够成熟,学生也是有人权和隐私的人。有多少80后、90后学生在上学时感受到了来自镜头的“恐惧”和门后班主任的注视?与人工智能监控相比,这些方法要“松懈”得多。AI不仅一刻不停,还可以随时随地将学生的表现转化为可见的数据。但是只要是一个性格正常的人,没有人愿意一直处于这样严格的监控之下。试想,自己的心态和情绪都能看得一清二楚。人会面临多大的心理压力?

当然,笔者并不是说AI监控没用。学校里的学生太多了,所以老师不可能照顾到他们每个人。因此,对于可能有危险的打闹行为,或者过度逃学等的学生来说,AI是一个很好的帮手。此外,我相信如果运用得当,人工智能也可能有效遏制校园暴力等不良现象的蔓延,这对中国教育大有裨益。

然而,这些产品似乎没有关注关键点。他们监控的是学生的微表情,是学生在学校的一举一动。但他们忽略了这可能会让学生感到不被尊重,容易构成对人格的压抑和对人权的侵犯。无论是谁在过度严格的监控下,都容易产生逆反心理,更何况是青少年。另外,无论是脑机接口还是AI识别技术都不成熟,大部分都处于“实验室阶段”,所以贸然用在孩子身上,可能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不可预知的伤害。

家长和学校对孩子的期望是可以理解的,但是要用技术去监控。即使技术成熟了,其应用范围和应用场景也需要重新考虑。文本/东也下降

« 在线教育平台和知识支付平台有什么区别? | 2020创业国100未来商务峰会来了 »